您好,欢迎访问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
旅游开发
推荐产品
联系我们

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

联系人:杨先生
手 机:0470-6521776
电 话:0470-6521776
地 址: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

文化名人与呼伦湖

发布时间:2022-11-25人气:2379

李准﹣鱼味天下第一家

1984年8月,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,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、全国政协委员李准和部分文艺界、新闻界人士、到内蒙古旅游观光。

在呼伦湖,主人热情地邀请李准一行乘汽艇游览湖光山色。在成吉思汗拴马粧旁,主人讲述了一个在草原流传了千百年的传说。“老虎嘴”、“象鼻山”、“双山子”一个个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来未经雕琢的景观,激荡着李准如潮的思绪,李准沿着草原上的小路慢慢前行,不时弯腰拾起那些色彩斑斓、大小儿近相等的玛瑙石,要送给各地的朋友们。

中午,主人在呼伦湖渔场小河口饭店八角餐厅,用刚捕捞上来的鱼虾热情地招待李准一行。呼伦湖美,这里的全鱼宴更是名扬天下。大家兴致勃勃,一边透过八角餐厅的玻哨窗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,一边品尝着鲜美的鱼虾,实在是乐趣无穷。作为蒙古族作家,一种对家乡湖光山色的眷恋和惊叹,激起他诗兴大发,他手掣酒杯,高兴地吟味出一首七绝:

达赉湖边野草花,

玛瑙滩上浪淘沙。

烟波浩渺湖山美,

鱼味天下第一家。

并应主人的请求挥毫书泻下来留赠呼伦湖饭店作为纪念。他在诗后写道;“天广崽鱼味天下第一家。

阔,烟波万里,叹为观止,特作此七绝,以志其事。"

老舍——湖阔三江水,鱼肥百草泉

 

1961年8月5日,著名作家、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舍来到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参观。面对如画的风光,激发出老舍如画的诗情,他不禁高声吟咏出一首发自肺腑的赞美呼伦湖的诗:

丘原青未了,又到绿波前。

湖阔三江水,鱼肥百草泉。

白鸥翔紫塞,碧浪映霞天。

回望满洲里,边疆最北边。

老舍观看了渔工们拉网捕鱼,鱼儿活蹦乱跳,在阳光下泛起一片银光。看着道工们神采飞扬的样子,老舍也受到了渔工们热烈情绪的感染,他挽起衣袖和渔工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。

海一样的呼伦湖留给老舍的印象太美、太深了。他在返回北京后写的《内蒙风光-渔场》一文中向世人介绍了满洲里和呼伦湖。他写道,“这个渔场既不在东海,也不在太湖,而是在祖国的最北边,离满洲里不远。我说的是呼伦湖。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,就请他自己去看看。到了那里,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伟大,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,像前人所说的那样。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,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,建设祖国必不可缺少的宝地。

据说,这里的水有多深,鱼有多厚。我们吃到湖中的鱼,非常肥美。水好,所以鱼肥。有三条河流人湖中,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,所以湖中一碧千顷,——草原青未了,又到绿波前。湖中飞翔着许多白鸥,在碧岸、翠湖、青天、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,何等迷人的美景!

我们去游湖。开船的是一位山东青年,长得十分英俊,肩阔腰圆,一身都是力气。他热爱这座湖,不怕冬天的严寒,不管什么天南地北,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。他喜爱文学,读过不少文学名著。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,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,打出鱼来,支援各地。是的,内蒙古尽管有无穷的宝藏,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,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。可惜,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。相信他会原谅我,他不会是因求名利而来到这里的。”

尽管岁月流逝,而老舍先生的这些充满激情并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章,已成为记录一代文坛巨匠在呼伦湖畔驻足的珍贵翔实的史料。

 

 

 

 

叶圣陶——赋诗三首颂达赉

 

著名作家、教育家,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,196185日随中央组织的“文化参观访问团来到呼伦湖。登上汽轮游行湖中,清风徐拂,叶圣陶站在船头,观赏

着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。不禁诗兴大发:

晴波万顷银鳞闪,

几抹轻蓝天际岸,

无山无树益茫茫,

颇觉相形笠泽远。

渔场负责人向叶圣陶等人介绍了呼伦湖的有关情况,特别引起叶圣陶兴趣的是,呼伦冬季结冰厚达1米半左右,冰上行驶大卡车绝无危险,别有一番景象。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叶圣陶闻此事,甚感惊喜,即兴赋诗道:

闻称塞上秋凉后,

池面坚冰逾米厚。

冻云笼罩玉琉璃,

道随开车马走。

凿冰齐发捞鱼手,

冰上摊鱼常百亩。

严寒宁肯惜辛劳,

无失池鱼丰产候。

中午,主人用新捕获的鱼虾,为客人们摆上了“全鱼宴”。那鲤鱼跳龙门"松鼠鯉鱼等名菜,鲜嫩味美、造型美观、栩栩如生,如同一件件艺术珍品,使人赞不绝口。在主人的频频劝饮下,叶圣陶兴致勃勃地品尝了美味佳肴,心情颇为欢快,并赋诗一首:

烹鲢炙鳜陈盘案,

帐饮多欣杯屡满。

试枪惊起白鸥闲,

放艇看投鱼网远。

 

 

端木蕻良——呼伦湖上的七彩虹

1961年,以长篇小说《科尔沁草原》《曹雪芹》而饮誉文坛的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与老舍、叶圣淘等文艺界的朋友们来内蒙古参观访问。

8月5日早晨8时,端木蕻良来到呼伦湖观看了渔工捕鱼起网,乘上小汽轮游湖,包揽了两岸风光。

中午,端木蕻良在呼伦湖畔的饭店品尝了用刚捕捞上来鱼虾做的全鱼宴。主人热情地频频劝酒,大家伴随着湖边的涛声开怀畅饮,诗人们还即兴朗诵了自己刚刚创作的新诗。返回的路上,下起了暴雨,车轮溅起了路上的枳水。不久,雨过天晴,一道彩虹挂在天边,就是这道彩虹打动了端木蕻良的心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联想。在他后来写的《草原上·虹》这篇文章中写到:

“七色虹从呼伦湖上扯起来,它恰好在饱含着水珠的天空上划了个圆圈。它大概有300里长吧,因为它这头在呼伦湖的北岸,那头跨上呼伦湖的南岸,呼伦湖南北恰好是300里。

饱含水珠的天空是透明的,七彩虹在环内大空上还映照出一道七彩虹来。云气有的重了,还在下移,轻的,还在上扬。天空上湖光的倒影,彩虹的反光,还在瞬息变幻不定。

彩虹是幸福的桥,从它上面会联想到多少光辉的故事呀.....

这里的牧民传说虹是龙吸水。虹的一端是龙头,一端是龙尾,龙把头插到湖里吸水呢!

我的眼前出现了天上双虹,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虹霓。古人把内环叫虹,把外环叫作霓,内环也叫正虹,外环也叫副虹,这里的人则说正虹是雄的,副虹是雌的,只能看、不能指的。

天空出现这七色的双重的环,一半在地平线上面,一半在地平线下面,现在我从湖面上面望去,在湖中的倒影里也会看到另一串的双环,这的确是一种奇观。

呼伦湖上的彩虹是瑰丽的,瑰丽得像大草原上人们的事业一样。

刚晒过雨滴的草,娇绿娇绿的,就要随着水珠流去,彩虹桥下青春的河在流着......”

草原上的花草也引起了端木蕻良的遐想。他在《草原上-数不尽的花草》中写到:

“草原上有两个湖泊,一个是呼伦湖,一个是贝尔湖。传说她俩原是两姐妹,呼伦是姐姐,贝尔是妹妹,她俩把草原上的雨水储藏起来,然后再舀给牧民们,为他们饮牛饮马。在苏木布勒山还是一块石头的时候,在达赉湖还是一滴水的时候,这里就铺满了青草、开遍了野花,但是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娇艳,就像草原上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牲畜群一样。

 

端木蕻良以优美的文笔向国内外介绍了草原明珠呼伦湖,介绍了草原上那道雨后的彩虹和草原上的鲜花绿草。这些充满激情而又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文字,已成为珍贵翔实的史料,给边城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。


标签: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470-6521776

微信咨询
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湖渔业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